最近又有新聞報導營養食品的詐欺事件,王姓男子對外謊稱擁有美國生化博士學位、曾擔任聯合國WHO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所會員,透過直銷方式,「低買高賣」營養品,宣稱產品有修護細胞、調節免疫等誇大療效的功能,進口價約台幣360元左右,販售價格卻高達6,000多元,利潤相當驚人。不到2年就吸收8萬多名會員,營業額逾32億元,而實際上產品根本是未經許可進口。
根據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ITIS統計,2014年台灣保健食品市場規模為1,149億元,且每年不斷成長,無怪乎各大食品廠、生技公司、藥廠、甚至化妝品業者都爭先恐後搶進這個市場,當然也會出現不肖商人想分食大餅,使得食品詐欺案件層出不窮,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,但每次依舊有不少民眾上當受騙。
如何挑選營養食品,我分享幾個準則供大家參考:
1. 品牌情節:絕對要挑品牌,選擇信譽良好的製造商生產之產品,若是有公正第三方機構認可更好(ex.魚油可挑選經IFOS認證5星的產品)。
2. 選擇製造商直接銷售之品牌:相較於”貼牌(委由他人製造)”營養品,選擇製造商直接銷售之品牌,產品品質較有保障,也要注意製造商最好能有 GMP認證。
3. 標示完整:留心包裝上的資訊,成分、適用範圍、服用方式、注意事項、保存日期、保存方式及製造商資訊等,應要有完整標示。
以上是初淺的過濾原則,其他還要看成份來源、劑量、劑型等,另外也可諮詢營養師或藥劑師的專業建議,綜合判斷後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產品。
另一個問題是,癌友該不該吃營養品?
相信許多癌友跟我有相同的經驗,親友推薦的營養品多到數不清,更有人直接買了送來要我吃,不收不好意思,收下也不確定自己敢不敢吃,真是左右為難。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時,當下我也是頭昏眼花,不知該如何選擇。最後靠自己多查資料,並向專家請益後,才決定自己該吃什麼。
《別讓不懂營養學的醫生害了你》一書在台灣相當暢銷,書名更成為許多直銷商的話術之一,誤導大眾認為醫師不懂營養學。事實上醫師不是不懂,而是謹慎以對,未經三期、大規模、隨機/雙盲對照的臨床試驗,醫師會對其效果持保留的態度。唯有經由嚴謹的臨床試驗,才能判定藥物或保健品是否有其號稱的療效,否則都只是給患者一個空虛的希望而已。
我認為營養品是在正規治療外,用以輔助做為營養補充,目的可能是補充熱量或蛋白質,或是促進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。營養品無法取代正規治療和藥物,癌友千萬不要主客易位,認為可以靠營養品治好癌症。
算一算我每個月在營養品的花費要幾千元,但和許多癌友動輒上萬、甚至幾十萬比較起來,我只能算「小資抗癌」。我的想法是:不要迷信保養品貴就有效,錢要花在刀口上,要保留點銀彈,也許將來有自費治療的需求。我也遇過不少癌友完全沒吃保健品,僅接受醫院治療,癌症四期也控制得很好,所以癌友該不該吃營養品?完全就視個人需求了。
但切記一點,如果有人告訴你吃了某樣營養品癌細胞就會消失,你應該立馬轉頭就走,因為聽他多講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。我遇過有人推銷酵素,說只要喝四瓶,血癌就可以痊癒,我的狀況比較嚴重,不過喝幾個月也可以好;甚至還搬出某位抗癌成功名人做為案例,宣稱是喝了他的產品治好癌症的。這樣神奇的酵素當然要價不斐,一瓶要12,000元,一個月要喝4瓶,等於一個月要花48,000元買酵素,這不是搶錢是什麼?(加金箔也不用這麼貴,難道是把鑽石磨成粉加進去嗎?XDDD)
許多人看準癌友及家屬無助著急的心理,以話術來推銷高單價的保健食品,金錢損失事小,要是因而延誤了治療,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。大家眼睛千萬要放亮,不要被有心人士給騙了。(小人退散~退散~)
【Cincia的小叮嚀】
營養品開封後,乾燥劑與海綿吸收了大氣中的水氣,應立即丟棄,塞回罐中反而容易造成藥物受潮而變質。而開封後,最佳保存期限即縮短至6個月,產品包裝上標示的有效期限,只適用於未開封情況下。
圖片轉貼至 U•Nature
留言列表